铺就“清凉共富路” 飘香“大别山珍味” 安徽省岳西县供销社深耕“凉资源”,做热服务三农“大文章”
发布日期:2025-08-08 浏览次数:275
当酷暑席卷各大城市,深处大别山腹地的安徽省岳西县,正以22℃的夏季均温,成为天然的“避暑凉舱”。群山环抱间,不仅孕育着优质农品的独特风味,也蕴藏着沁人心脾的清凉资源,岳西县供销社以“天然清凉”为支点,聚焦主责主业,撬动产销对接服务新引擎,为山中好物和山外市场架起桥梁,铺就出一条惠及城乡的“清凉共富路”。
清凉精耕:一碗香米“慢”中求
沿沪武高速司空山出口向南,冶溪镇如碧玉般嵌在群峰间。这片被誉为“大别山中小江南”的小盆地,在四面环山的地形中酝酿出独特的山区湿润气候。冶溪小江南供销合作社因地制宜,创新性推迟水稻播种时间,让稻穗在田野间多沐些清风、多饮些晨露,待到降霜过后,才开镰收割,将昼夜温差的馈赠、清凉山风的滋养,悉数融进饱满的稻粒。
这般以时光沉淀而培育出的生态大米,但闻其味,已是醇香怡人;浅尝入口,更是香糯弹润,回味间是山野独有的甘甜。凭借这份匠心与风土的结晶,冶溪大米摘得第二届 “皖美大米” 优秀奖,去年产量达130万斤,合作社此举让百余户村民在家门口端稳了“饭碗”,人均年增收近万元。
山泉滋养:万吨茭白稳保供
平均海拔847米的石关乡,溪流如网、雨沛风清,昼夜温差大,是适宜茭白生长的高山生态区。
为让“珍品”出深山,在高山蔬菜专业合作社的统筹下,分散的农户拧成一股绳,推广先进种植技术,用农家肥滋养良田;坚守品质,严控串种和盲目引种;平整地块,引清凉山泉集中连片灌溉……
“这水真好!”前来考察的合肥餐饮协会李女士,俯身掬起一捧灌溉茭白的山泉水,清凉感从指尖传来,信步田间,她随手掰开一根茭白,“咔嚓”一声,乳白鲜嫩的果肉应声而裂。“生吃竟也这么清甜脆爽!”李女士惊喜地感叹道。
如今,石关乡1.2万亩茭白种植基地连绵成景,年产茭白稳定在1.3万吨,年产值超亿元,石关的茭白靠着规模化、标准化生产的硬实力,把山泉滋养的脆嫩鲜香,稳稳送进沪苏浙皖等地的菜市场,摆上都市人的餐桌,让小农户也能直连大市场,铺展出“村村有基地,户户有产业,人人能增收”的生动图景。
清凉引客:农旅融合拓新路
如果说清凉物产是岳西县的“里子”,那清凉风光就是引人前来的“面子”。
夏日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鹞落坪,因“清凉”而吸引大量游客前来避暑。岳西县供销社连续4年在这里办起“清凉季”展销会,游客们在享受“清凉”山风、体验乡土人情之余,也将新鲜瓜果、黑猪腊肉、茶籽油、干豆角等山野好物带回家。今年展销期间,两天的销售额近10万元,果农、菜农们的笑脸,比山间阳光还要灿烂。
以旅带农,以农促旅。同样因 “清凉” 闻名的石关乡,2024 年迎来 15 万游客,创旅游收入 6000 万元。这正是岳西全域农旅融合的缩影。截至2024年底,全县439家民宿农家乐如珍珠散落在山间,催生出“药膳八大碗”等特色美食,也悄然带火了农特产品销售和农事体验。
从“卖产品”到“卖风景”,再到“卖体验”,岳西县的“清凉经济”正在迭代升级。暑假期间,县供销社整合对接高山葡萄园等资源,积极推广田园研学路线,让城市家庭在田间摘果、林下纳凉,亲手触碰土地的温度。这份亲近自然的体验,不仅促进了现场消费,更通过游客朋友圈、短视频的分享,让岳西农产的口碑,在云端悄悄扎根发芽。
云端送凉:枝头鲜甜入万家
清晨七点,大别山的薄雾还未散透,主播小王已站在毛尖山的葡萄园里开播。镜头扫过缀满“紫霞”的藤蔓,她轻捻一颗尚带晨露的葡萄:“听!这是云雾缭绕间山风与晨露的脆响——”
今年以来,岳西县供销社在规模化产区筹办了数十场这样的公益直播,把高山果园“搬”进了城市客厅。雪梨剖开瞬间汁水丰盈,黄桃咬开甜润似蜜,红心猕猴桃果芯透亮如宝石……每一帧来自枝头的鲜活,都在诉说着大别山深处的自然厚赐。主播举起温度计,笑着说:“此刻山间22℃,您在家尝到的,就是这抹穿越山水的清凉。”
为守护好这份枝头的鲜甜,县供销社正加速建强冷链物流体系,田头预冷快速锁鲜、县域冷链枢纽高效中转、再经干线直达城市餐桌。山间的风、枝头的果、屏幕两端的会心一笑,共同构成了一组送往千家万户的“清凉密码”。
从冶溪大米的匠心醇厚,到石关茭白的清脆鲜嫩;从鹞落坪“清凉季”的游人如织,到云端直播“枝头甜”的鲜活欲滴……岳西县供销社以“清凉”为线,将山间的好物、秀美的风光与动人的故事,串成一条富民长链,铺就 “清凉共富路”,不仅打通“大别山珍味”出山的坦途,更连起了万千农民增收的希望,正将生态优势源源不断地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,为大别山区的乡村振兴书写绿意盎然的供销答卷。
(转载自安徽省供销社网站)